新闻聚焦
桃李之心,春风化雨,一年一度的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圆满落下帷幕。经各院系毕业生推选、网上微信巡展、终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我系周树学教授获2022届“本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风采
周树学,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教研室主任。自2002年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至今,周老师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做“好先生”、“贴心人”、“引路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周树学老师坚持科教协调育人,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和功能性涂层材料研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4项,横向课题22项。已发表论文236篇,其中SCI论文191篇,他引7000多次;申请专利36项,其中第一申请人13项(已获授权10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省部级一等奖6次。围绕国家航空航天事业需求,研制开发除尘涂层材料,解决火星车太阳能电池易粘灰、光电转换效率快速下降问题,目前应用于“祝融号”火星车表面,助力国家“天问”火星探测任务。
周树学教授在校工作二十余年,作为材料科学系教学科研骨干,目前担任材料化学教研室主任及校、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树学教授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做事细心,待人热心;为人踏实诚恳,师生关系融洽。多年来勇挑教学重担,同时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各方面业务能力发展全面。
扎根教学一线,常年主讲本科生专业平台课程《材料制备与加工》和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纳米材料学》,组织承担本科《材料化学实验》。累计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7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10人。带领材料化学教研室积极承担系课程思政建设及学科建设。
担任2018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班导师,与学生1对1谈心30余次,全面了解班级情况,纾解学生困难,引导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日常工作。
周树学教授担任材料化学教研室主任近8年,认真履职,期间直接参与了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包括本课教学评估、思政课程建设、2+X培养方案设计等。积极为材化学生校外实习牵线搭桥,解决疫情带来的校外实习困难。抓住材料本科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机遇,设计新的教学实验体系,为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周树学教授始终不忘作为2018级材化班导师的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全体同学的单独谈心以及集体班会,帮同学们端正学习生活态度,释放压力,探寻各自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和人生发展目标;利用主动推送、单独答惑的方式,引导近半数同学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工作;主动对接学习困难的学生,线上线下多次谈心、分析原因,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关心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及时传递信息,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得更多同学能获得进一步深造机会。疫情期间,加强与同学们的线上沟通,通过班级微信群和私信解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
教学引领,做“好先生”
“周老师的课有点难,但也是能学到特别多东西的。”在材料系学生中流传着这句话,印证着周老师的课程、教学对学生们深深的“影响力”。
第一,培养建立科学思维。作为全系大三本科生必修的平台课《材料制备与加工》的任课教师,面对来自3个教研室、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周老师坚持“从观察现象到解读现象”的授课逻辑:以实际应用切入,将繁杂的公式作严谨而巧妙的论证,又将公式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这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消化知识,更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理论和实验实际互相印证的思维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多有助益。
第二,言传身教关心成长。虽然课程内容繁多,周老师总是不放过一个细节地向同学们讲授,课后自行批改作业、汇总各题完成情况……有的同学对课程中不理解的细节问题发邮件提问,周老师查阅大量文献,一边将科学解释整合好发送给同学,又辅以打比方的方式作出通俗解释;有的同学在课上提问,周老师在课后又专门找到这位同学:“我刚才解释得还不是很好,我再跟你这样说一下……”;期中考试后,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周老师一个个与同学私下沟通:“是不是讲太快了没跟上?”、“平时作业做得还挺好,考前复习都复习到了吗?”一句句的关心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奋进。
▲周树学老师指导学生科研
第三,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周老师对待科研和教学十分严肃,一丝不苟。他经常阅读和授课内容有关的最新文献,坚持每学期对课件和大纲作出最新调整。一名学生曾在本科阶段上过周老师的课,在读研时担任同课程助教,发现课程引用的文献等已经更新到最新,一些曾经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也做了调整和说明。虽然工作繁忙,周老师仍然经常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丰富的实验经验让周老师在授课时更加游刃有余,对许多问题都能以亲身经验给出解答,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收获丰富。
立德树人,做“贴心人”
周树学老师自2018年起担任材料科学系2018级本科生班导师,在专业分流后分管20人的材料化学班,在指导学生端正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扶学习困难学生、促进学生科研路径发展以及继续深造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第一,以谈心谈话、班级建设促进个性化了解。班级组建伊始,周老师与全班学生1对1谈心30余次,全面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学习、生活、困难、未来发展目标……周老师都一一做好详细记录并给出相关建议。同时,周老师牵头召开集体班会,以自身的大学奋斗经历勉励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辜负自己已付出的努力,也不辜负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在线上,周老师牵头建立班级微信群,并与班内大部分同学建立私信联系。从生活到学习、从校内到校外、从过去着眼未来,通过对学生开展全方位指导,班级学风积极向上,成绩逐年提高,居各专业小班前列。
第二,开展个性化关心关怀助力学生成长。2020学年春季学期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生只能居家学习,周老师发现有两位同学成绩下滑严重,因此与他们在线上线下开展谈心谈话。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居家学习条件简陋,网课学习不被父母理解,因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周老师对其晓以利害: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复旦大学学习机会,否则对不起曾经努力的自己,也对不起在家劳作的父母和一路付出的师长亲友。通过谈心,该生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勇直追,在后一学期的9门课程学习中取得4门A类、5门B+的成绩。另一位同学因长时间居家而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周老师与其多次面对面谈心,希望他能振作精神,完成学业,着眼未来;同时,周老师找到该生室友与其结对,形成互帮督促。此后的学期中,该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成绩亦有所提高。
▲周树学老师与材料系2018本科生班会合影
第三,规划引导立大志,多元发展成大才。周老师始终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发展视为担任班导师的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人目标,周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筹备考研、参与就业讲座、申请继续深造等,并为学生撰写推荐信。目前,周老师指导的2018级材料化学班已有2位同学成功申请卓博计划、6位同学保研本校、1位同学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录用,另有4位同学考研“上岸”,1位同学被上海大众汽车录用。
科研育人,做“引路者”
近几年,材化专业老师们的科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发展势头良好。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有意愿进入实验室,借助材化的科研优势获得优质的早期科研训练?这个问题在周老师带领班级之初就进入了他的议事日程。
第一,通过搭建平台激发科研兴趣。周老师专门收集各个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召开班会作介绍,引导同学们对有兴趣的课题组有深入了解。周老师也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想法并协助联系老师,积极推进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之前,班内已有近半数同学有科研经历,5位同学承担校本科生科创项目,1位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另有1位同学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第二,通过生产实习推进了解科研事业。周老师利用与宝武炭业的科研合作关系,牵线搭桥,为材化学生前往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创造条件。目前,已有2017级、2018级两届材化学生以及部分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前往该企业进行参观访问,认识了大型工业生产场景,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更促进学生对我国科研现状的优势、不足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以身作则引领同学树立科研报国志向。周老师一直从事高性能和功能性涂料研究工作,着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两方面均取得了不俗成绩。他目前已解决了国内聚硅氧烷涂料开发技术瓶颈并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成功研制除尘涂层用于“祝融号”火星车等,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树立科研报国志,并有志于成长为我国材料学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以上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周老师对同学们成长付出的心血,充分阐释了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