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喜报!我系研究生严婷婷获得复旦大学“学术之星”荣誉称号
发布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448

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学术之星”理工科场、医科场、文社科场终审答辩会已于424日至26日圆满结束。经学生自主申请、院系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从67名候选人中评选出30名“学术之星”称号获得者。我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严婷婷表现突出,获评“学术之星”。

个人简介

严婷婷,2020级博士生,导师为方晓生教授,研究主要围绕光电探测器。聚焦于新型有机光电器件结构设计和器件的柔性化及功能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4篇被ESI高被引论文”收录,相关成果被Science Advance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多次引用,单篇最高被引500余次。另外,参与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总引用1700余次。曾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52023年),曾获得多次校冠名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被评为复旦大学“学术之星”。

Q&A

  1. 您觉得想要获得“学术之星”的称号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经验吗?

非常幸运能够获得“学术之星”的称号。“学术之星”,顾名思义,学术是最重要的,需要做有价值的学术工作,努力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另外,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拓展我们的学术视野。

  1. 您是如何确定目前的研究方向的?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我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是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设计,2020年我来到复旦攻读博士学位,在硕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与导师讨论以及进一步的文献调研,最终将研究方向确定为有机光电探测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1. 您是否遇到过课题研究的瓶颈期,是怎样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的?

由于与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不同,博士阶段的前两年是比较困难的,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也没有很好的想法。所以我就从小的课题开始做,一边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一边加强光电探测器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课题的进展也会积极的向导师汇报,同老师讨论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慢慢拓展研究的深度。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导师的正面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渐渐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

  1. 对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高质量文章,您有什么推荐的好方法?

发表高质量的国际学术期刊文章是一项挑战,首先确保选题有价值且创新,然后深入研究文献,最好是研究可以填补目前的知识空白或提供了新的见解。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实验中不断摸索,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拓展研究的深度。高质量文献在撰写过程中,应确保逻辑清晰、数据可信,并注重语言流畅度。

  1. 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是如何平衡其与科研学习的时间的呢?

要平衡爱好和科研工作时间,关键在于灵活安排。首先,要确保科研工作得到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是主要职责。其次也需要劳逸结合,保持健康和快乐。比如我会每周的固定时间段约课题组的师弟师妹一起打球,放松身心。同时,我也不断调整计划,灵活安排,确保两者都得到充分关注。

  1. 您今后的工作规划是什么样的?

未来,我将继续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望在高性能光电探测器的开发及其功能化的探索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组稿:严婷婷

供图:严婷婷